(资料图)
2023年,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,同比增加82万人。招工难、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、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工商联日前印发通知,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“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。与此同时,地方人社部门发布各种政策,高校、企业等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吸才、引才,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、高质量就业出实招真招。
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之下,各地仍在加大引才力度。并且,近年来随着不少城市掀起“抢人大战”,各地“抢人”的手段也从一开始的降低落户门槛、给予购房补贴等宏观上的激励,逐步升级到更细致的就业服务。因为“抢人”的最根本一条,还是要给各类人才提供更充分的就业选择和机会。
比如,一些地方制定了就业体验主题线路,邀请在校大学生参观本地企业,了解并感受本地生活;一些城市则为异地大学生求职提供7天内免费住宿服务;一些则通过企业开放日、校园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参访活动,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求职就业需求,促进学生、用人单位的双向了解和互动。这些做法都是实打实地给毕业生提供更人性化的就业服务,也是在给城市招才、引才创造更多机会。
但就现实来看,各地花式“抢人”,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。比如,一些城市在“抢人”上针对性不足,甚至盲目跟风走“高端”路线,与本地的产业结合不够。像高学历、名校毕业生,这几年是很多地方的首选目标,乃至一些县城招揽人才非名校研究生不可。这虽然体现了部分地方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求,但以学历为标准的高端人才引进,很多时候效果并不好。比如有些地方没法真正给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,导致引进来了但留不住;有些则是留住了也可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。
一个地方对人才的需要,还是要看与本地产业、企业的契合度。盲目地追逐高学历人才,甚至在就业服务上,也把绝大部分资源向极少数“人才”倾斜,这对于促进就业和为本地招揽到真正所需要的人才而言,都未必是好事。更何况,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,都需要不同类型人才的支撑,衡量人才也不该只有学历一个标准。
还要注意的是,一些地方的人才招揽显得过于功利化,甚至有走偏之嫌。像部分地方“抢人”,把送购房指标、鼓励大家购房放在第一位,而对于人才真正需要的就业服务,似乎重视不足。这背后实际瞄准的还是人口的消费力,而非真正看重人的价值。还有的地方“抢人”,只盯着对异地求职大学生大开“欢迎”之门,而对留住本地大学生却相对激励不足。这实际也是一种本末倒置。要知道,对于相当一部分城市而言,能够真心实意创造条件让本地大学生多留下来,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,也是效率最高的人才招揽方式。
说到底,一座城市要引才聚才,最终成功留才,还是需要因地制宜,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以及人才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。这背后是一个系统工程,既要在宏观上结合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,又要在微观上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;既要针对性地加大对特定人才的招引,也要细水长流式地、开放公平地满足各式人才对于就业、创业、生活、教育等各方面的需求。
(作者系媒体评论员)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06月13日第2版
作者:朱昌俊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极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