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人们以伸张正义之名,对一个人上纲上线地扣帽子、断章取义地去制裁时,舆论和事态的走向,远远不是我们能够把控的。没人可以在这场剖腹自证的转盘游戏下幸存。
嫉妒心理,似乎是恶意的源头。失去儿子的妈妈身着名牌、“卡夫卡松饼君”出国留学、南加州大学遭枪击的留学生开宝马,都能成为他们被攻击的理由。而更多受害者只是得到了一定量级的舆论关注,就被指为“流量操盘手”。当人们疲于甄别消息的真实性时,活生生的人却正在被反噬。
有网友指出,通过网络集结而成的这一股网暴势力,甚至可以称为“妇仇者联盟”。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。经济学人智库(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)的一项研究发现,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38%的妇女有过遭遇网上暴力的亲身经历,85%的妇女知道某人受到过网上暴力攻击。
(资料图片)
此外,互联网上的“凌弱”行为,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。因地震致残的钢腿女孩、被父母抛弃的刘学州、被质疑“便宜没好货”的“2元糖水”爷爷、患癌症的博主“卡夫卡松饼君”……从何时开始,一个人的弱点不再能引发人们的同情,反而会招来外界的恶意?
谣言、攻击、辱骂、性暗示等藏在人的“暗黑人格”中的言论,在社交媒体上轻易地释放、抵达和影响其他人。而“社交媒体‘转发’为核心的传播机制,让它成为了虚假、劣质信息的生存温床”,新闻学教授方可成曾如是分析。
社交网络是网络暴力重灾区,因为喷子们可以通过评论、私信直接攻击到用户本人。
2018年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,起因是安医生和一名男孩李某在泳池发生冲突,丈夫乔某气急上前打人。现场视频被发到网上后,安医生与乔某一家人被人肉,骚扰电话甚至打到两人的工作单位。为此,安医生曾彻夜失眠痛哭。
安医生不堪网暴自杀,乔某伏在病床边痛哭的视频被发上网后,网友又发起了对李某一家的网暴,花圈甚至寄到了其旧址。这导致李某一家只能住酒店,也不敢送孩子上学。
参考资料
【1】网暴到来时,如何及时自救与他救?| 中国青年报
【2】被网暴后有那么容易翻篇吗?多位亲历者发声| 澎湃新闻
【3】振翅的张静初,正在掀起“反网暴”的蝴蝶效应 | 非非马
【4】到底什么样的人,会在网上专门网暴他人?| 三联生活周刊
【5】从网暴到黄谣:女性为何更容易被攻击?| 中国慈善家
【6】武汉糖水爷爷被网暴后不再出摊 曾因坚持2元糖水不涨价走红 | 狐瞰
【7】女子晒订婚照被造谣“8号技师”:网暴泛滥何解?| 中国新闻周刊
【8】留学生事故频出: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叫“富二代”| 中英网
【9】「德阳女医生案」后四年:一个被网暴撕碎的家庭 | 人物
【10】网络暴力,为什么层出不穷?| 方可成x看理想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极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